双向奔赴!4100多名青年人才“就”在威海火炬高新区

来源:威海火炬高新区  时间:2024-11-28

  近日,2024年“威海-高校人才直通车”暨威海火炬高新区“才聚高区 智汇未来”校园专项招聘活动驶出威海,开进青岛科技大学、青岛大学、青岛理工大学、山东科技大学、齐鲁工业学院、山东财经大学、德州学院、山东理工大学等校园,吸引了3000余人参与,现场收到简历970余份,达成就业意向327人,其中硕士219人。

  就业是民生之本,关乎经济社会发展,关切民生冷暖。今年以来,威海火炬高新区人社中心着力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,积极做好各类求职招聘工作,搭好求职招聘桥,链通就业未来路,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支撑。

  走出去,“引才专列”开赴省内外

  走出去揽人才,威海火炬高新区结合产业布局和发展需求,充分考虑高校专业设置和毕业生分布,深耕山东省内高校的同时,还不断拓展省外高校,开展靶向式引才活动。

  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,高校毕业生手持简历浏览、咨询、交流招聘信息,企业专员主动推介岗位招聘条件、薪资待遇等情况,耐心解答同学们的疑问,吸引了求职者的驻足。

  今年以来,威海火炬高新区人社中心组织威高集团、光威集团、迪尚集团、东兴电子等区内重点企业搭载“威海-高校直通车”,开进太原、沈阳、大连、兰州等地,开展高校专场招聘活动。

  为增强校园招聘对接成效,每场活动举办前,都提前与高校沟通,收集学校需求,发布招聘岗位,做好“预热蓄能”。今年以来,威海火炬高新区人社中心先后组织670余家区内重点企业赴省内外参加各类招聘会107场次,发布岗位7000余个,引进青年人才4100余人,为企业保障用工1.4万余人次。

  请进来,多元平台搭起“供需桥”

  进入11月,“‘就’在金秋 ‘职’面未来”系列线下招聘活动陆续展开,已开展招聘活动3场,吸引威海市120余家(次)上市企业、民营企业、外资企业、餐饮服务业等参加,提供岗位信息1200余个,进场求职者4700多名,达成就业意向577人。

  为打造人才就业的服务矩阵,威海火炬高新区人社中心积极搭建企业与求职者沟通桥梁,利用社区(商圈)就业服务站等多样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,为全区各类求职群体提供多样化精准服务。

  11月19日,威海火炬高新区“‘就’在金秋 ‘职’面未来”就业招聘会在初村大集举行,吸引了众多求职者驻足,现场赶集、求职两不误。“我本来就想赶个集、买点菜,没想到还找了一份工作,真是太高兴了。”家住初村镇的李成想手里拿着招聘宣传页开心地说。

  在招聘现场,威海火炬高新区人社中心还为求职者提供了求职就业帮扶、劳动权益保障政策咨询、技能提升需求登记、创业能力指导以及医院义诊等服务。

  强服务,本土人才“破土”出彩

  为加快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,今年10月份以来,威海火炬高新区举办了“技能兴威”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,组织3500人(次)的优秀技能人才同台竞技,展开电子设备装接工、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、养老护理员、健康管理师、公共营养师等17个项目的比赛,评选出优胜以上人员1698人。

  以赛促学、以赛增技、以赛促能,是威海火炬高新区提升人才素质的抓手之一。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人才,威海火炬高新区加大招引力度的同时,还注重就地取“才”,扎实抓好本土人才培育工作,着力留住用好“自家人”。

  针对待业人员,根据不同技能需求,威海火炬高新区人社中心提供个性化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。目前,已举办新媒体直播带岗、短视频剪辑、职业指导等培训25场次,成功帮助1358人次获得所需就业技能。

  为切实解决人才来区发展的后顾之忧,威海火炬高新区聚焦存档人员党员信息核查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接收转递、引进人才落户挂靠等“关键小事”,高水平落实、精准化服务,提升线上、线下、窗口、咨询等公共服务能力,让各类人才感受到威海火炬高新区的“速度”和“温度”。

  今年以来,威海火炬高新区就业形势呈现总体稳定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,1至11月,威海火炬高新区全区新增就业5167人,引进青年人才4112人。

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不代表高新科技网观点
转载稿件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13671129002 举报邮箱:34229983@qq.com
Copyright © 2023 gxkjw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
ICP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364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