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平顶山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《平顶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“一区多园”联动发展管理办法》的通知,标志着平顶山市进一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充分发挥平顶山高新区的品牌效应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,举全市之力构建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、协调发展“一区多园”联动发展新格局的形成。
近年来,平顶山高新区通过向创新要动力、以改革增活力,聚焦尼龙新材料、电气装备制造、新能源储能“两主一新”产业高质量发展,先后被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、国家尼龙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、国家高性能塑料及树脂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、国家绿色园区。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中,从首次排名118位,连续5年晋位升级,最好时位列第74位,进入国家高新区第二方阵。为进一步推动国家高新区辐射带动作用,推动全市协同联动发展,平顶山市委、市政府在国家高新区原“一区四园”基础上扩展为“一区七园”,形成了以平顶山高新区为主园区,尼龙新材料开发区、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、湛河区工业园区、宝丰高新区、石龙先进制造业开发区、平新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为分园区的创新发展区域。
加强组织领导。成立了平顶山高新区“一区多园”工作推进专班,每季度召开专班会议,研究解决“一区多园”联动发展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各园区协同发展事宜。牵头编制平顶山高新区“一区多园”联动发展产业发展规划,引导各园区突出主导产业、优化产业布局,将平顶山高新区建设成为辐射带动能力强、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园区,各分园区建设成为差异化发展、各具特色的专业园区,实现以主园区带动各分园区科技、经济、产业协调联动发展格局。
建立协同机制。各分园区加挂平顶山高新区分园区牌子,统一地理标识,享受国家高新区支持政策。各分园区可以统一以平顶山高新区名义进行招商引智,并将招引成果落户各分园区。强化各园区项目对接共享,支持引导产业链“链主”项目根据各园区土地资源情况进行跨园区产业链布局,着力打造“一园一特色、一园一品牌”的差异化、集聚化产业发展格局。
建立共享机制。统筹配置全市优势资源,聚焦“一区多园”建设,推动基础设施、平台、技术、人才、项目、资金等要素流动和资源共享,形成“一区多园”共赢发展模式。2023年9月平顶山高新区在苏州工业园区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举办的“一区多园”机制专题培训班,汇聚全市“一区多园”工作专班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,围绕创新助力企业内部智能制造转型、创新引领技术升级突破等方面进行学习,与标杆企业专家进行沟通交流,通过学习交流、开拓视野,推动平顶山高新区“一区多园”联动发展,加强“一区多园”凝聚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中实现互补共赢。
加大资金支持。统筹配置全市优势资源,聚焦“一区多园”建设,推动基础设施、平台、技术、人才、项目、资金等要素流动和资源共享,形成“一区多园”共赢发展模式。按照平顶山市委、市政府要求,平顶山高新区编制了《平顶山国家高新区2024年“一区多园”联动发展资金预算》,拟设立金融服务机构风险补偿金、扶持性经费共计2.1亿元,助力“一区多园”联动发展。
风正潮平,自当扬帆远航;任重道远,更须奋鞭策马。当下,正是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良好时机,下一步,平顶山高新区将充分发挥“一区多园”主园区辐射带动作用,统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,全年不定期开展企业培训、沙龙、现场研讨会等多元化互动交流,配合做好联合招商引智、宣传推广“创新积分制”“一区多园”产学研合作对接系列活动等特色工作,为建设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、协调发展“一区多园”联动发展新格局提供强大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