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7日清晨,天津港码头桥吊林立,集装箱装卸作业井然有序。通过“智能查验助手”、三维机器视觉监控网络等智慧监管手段,天津海关正以科技之力,让传统口岸监管模式发生深刻变革,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“智能查验助手”提升通关效率
在港区查验平台,查验关员赵根源手持查验终端。不一会儿,海关“智能查验助手”就弹出了一票进口膨化食品的查验任务提示。
“清单式检查自动标注需重点核对企业注册信息、包装及标签、木质包装检疫、涉关项目检查等内容。”他一边说着,一边用查验终端拍照录证,并对照屏幕上清晰列出的查验要点逐一核查。不到10分钟,查验便顺利完成。他在终端提交“查验未见异常”的结果后,系统便同步将放行指令推送至企业与港口物流系统。
“以前查验没这么高效。”赵根源回忆道,“过去要登录多种系统查询监管要求、风险预警信息、历史案例资料等内容。遇到复杂问题还得反复查阅资料、多部门沟通请示,光准备工作就得花费至少30分钟。现在有了查验助手,系统可以提前整合报关数据、智审信息、舱单提示等内容,甚至会标注出易出问题的关键项,不仅节省时间,还能避免遗漏重点。”
这样的高效体验,也让天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业务经理王建军深有感触。“检查助手还有便捷通关措施的提示功能。”王建军举例说,例如进口粮食,检查助手会提示关员企业申请附条件提离的情况,满足条件的货物就可以提前放行,大幅提高通关效率。
这一变化源于“十四五”期间天津海关加快推进的水运集装箱智慧货管场景链建设。与海关传统查验模式相比,“智能查验助手”像个“专业顾问”,能够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,结合商品特点和查验作业情况,给予现场关员精准式、伴随式的提示和帮助。
智慧物流平台优化口岸运行
在天津新港海关视频监控中心,记者看到,关员正紧盯大屏上的实时图像和报警数据,动态监控着进口船舶抵离港、货物装卸船、集装箱堆存等情况。
在这里,一场从“看得见”到“看得清”的转变正在悄然上演。“面前的这面大屏最多可以同时展现72路摄像头信号。”业务运控中心值班关员张泽豪说,“之前,我们需要人工切屏45次才能全面监控一遍码头情况。现在,我们搭建起了三维机器视觉监控网络,能够自主实时捕捉识别监控码头内的车辆、集装箱、人员等目标,并将统计数据和报警信息实时展示在大屏幕上。”
通过开发智慧物流管控平台,建设业务运行监控中心,天津海关设立智能化风险甄别模型,通过对监管模式的智能化、全方位改革,实现了从提出风险、数据建模、智能分析、生成预警到预警处置的监管闭环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天津海关探索建设了涵盖进出口集装箱装卸、运输、堆存、进出卡口全流程的口岸内外贸一体化智慧管控新模式。以对堆存集装箱的监管为例,天津海关通过构建场位集装箱电子堆存模型,用颜色就能区分空重箱、内外贸、进出口等情况,只需鼠标点击任意集装箱,就可以实时查看箱内货物属性、申报信息等。
“更重要的是,通过港口信息、实货数据与海关业务逻辑的交叉比对,我们能够有效捕捉和预警重点场区内开箱门、空箱超重等异常行为。”张泽豪说。最近,天津海关查发了进境的集装箱空箱夹带粮食1.35吨,现场开箱发现集装箱内有发霉的豆类和活体昆虫,有效守护了国门生物安全。
此外,智慧海关还与智慧码头正在深度融合。在天津海关,监管指令嵌入了码头的无人自动化装卸、物流等作业环节。车载式无人集装箱机检设备能够帮助海关顺势开展机检查验,全程无需人员到场,即可实现“无感”通关。
“通过海关的智慧物流管控措施,有效提高了港口作业效率。今年9月,我们高效完成大型集装箱船舶‘地中海阿林娜’号23534标准箱装卸作业,刷新了天津港集装箱船舶单航次作业量历史纪录。”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下一步,天津海关将继续践行“智慧海关、智能边境、智享联通”的理念,坚持高效服务与风险防范并重,不断巩固“智慧海关”建设成果,为维护国门安全、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。